试点示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咨询评价 > 试点示范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国家级示范绿色园 

时间:2019-01-07    文章来源:  编辑: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
园区简介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2007年被国家六部委批准为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成为青海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按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方面的总体要求,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平台,重点发展高原生物健康(现代中藏药、食品及保健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基础,执行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夯实环境保护基石,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打造绿色园区引领示范。
绿色发展的战略与举措
  “生物科技园区”加大绿色企业培育力度,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快了园区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集成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1、成立了园区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绿色化运行与管理的机制 “生物科技园区”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成立了园区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开展园区绿色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
  领导小组按照绿色园区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园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规划,先后制订了《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绿色园区发展规划》、《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规划》等方案, 着力于提高园区绿色发展管理综合服务能力。
   2、加快基础设施升级与完善、为园区绿色化发展提供支撑 “生物科技园区”开展并完成了38公里道路建设与整体绿化,同时完成配套水、电、气、通信设施的升级改造,新建110KV变电站两座,供水加压站两座,燃气调压站两座。
   3、开展循环化改造,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提升园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生物科技园区”制定了《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园区通过进行循环化改造,完成了资源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等问题,极大提升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4、加快新能源建设与开发,实现了部分绿色能源供应 “生物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光伏产业和天然气优势,构建了安全稳定清洁的能源体系。
  园区自2002年建立初始,天然气管道全部敷设到位,进入燃煤锅炉零时代,实现了100%的清洁能源供热、供气。
  截至目前园区已备案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3个,供电量可达400万kWh,实现了园区部分绿色能源供应。
   5、优化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为了促进园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生物科技园区”积极推动园区中藏药企业兼并重组,引进修正药业、葵花药业、河北神威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与现有中藏药企业进行了合作和整合;重点推进完成了央宗药业一类新药开发以及国药青海基地绿色化迁建升级改造。
   6、促进清洁高效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生物科技园区”严格按照《ISO9001:2000》(GB/T19001-2000)要求,加强项目规划选址、环评、能评、用地标准控制和安全生产评估审查,禁止投资建设各类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项目。
  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对园区现有土地进行清理,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和土地回收制度,清退了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实现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转移。
  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和环评要求,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企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集中采用燃气锅炉;积极引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企业利用无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结合园区内企业情况,对废弃物进行了资源优化循环利用,食品保健品行业对所产生的固废直接用于饲料生产。
主要成效与示范意义
  “生物科技园区”绿色发展大的主要成效与示范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科技园区”制订了《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管委会党委书记任组长。
  《实施方案》要求企业按时上报污染源排放情况,园区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建议并督察企业按时进行整改,有效确保了园区工业企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围绕园区节能降耗总目标,园区管委会制订了《关于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方案》,明确了节能降耗目标,提出了节能降耗要求,并不定期前往企业进行检查,有效推动了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引导完成了青海明胶和黄河啤酒污水、异味处理设施改造,每年节水量13万吨,吨胶耗水量降至297吨/吨,达到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园区投资2995.81万元,建立工业废水处理厂,处理规模30000立方米/天,园区全部企业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及达标排放。
  园区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和青海的总量控制要求。
  近三年,园区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每年均完成国家及青海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2、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生物科技园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园区创新服务平台。
  目前已建成各类研发中心及实验室30个,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4个。
  园区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特色产业链配套体系、创新环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了特色产业协同创新。
  园区通过加强上下游对接、提升研发能力等手段,进一步加快了集群的转型升级,打造了青海省规模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的中藏药生产基地、以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保健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青海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原生动力。
  园区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科中小企业创业园”为载体,加速推进了中小微企业孵化进程,重点推动了国家级孵化器、青海青年创业园等“双创”平台的升级。
  通过开展全省“千户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购置先进设备,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实施技术创新。
   3、园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格局 “生物科技园区”加快落实实施绿色制造政策与制度,着力打造低成本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入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与工业改造升级并行的新格局,发展成效显著、综合效益日益突出。
  产业结构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园区增加值的百分比为11.05%,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百分比为21.36%,绿色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百分比高达80.77%。
  “生物科技园区”引领了青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发展新模式转变示范、发展新动能形成示范、开放绿色发展示范。

  附件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