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推进4个区(市)县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发布2批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探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聚焦“绿水青山”难量化
建立标准引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监测规范
创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摸家底”。针对生态系统功能类型多、属性差异大、量化评估难等问题,形成《川西林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等。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崇州市等8个区(市)县和环城生态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区域完成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其中崇州市已开展2次核算。

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上户口”。印发《成都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编制《成都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技术细则(试行)》,组建专业攻坚团队、通过“业务+技术”“内业+外业”的高效配合,推进我市199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其中,临溪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完成登记,成为全省首个“上户口”的自然资源。
聚焦“绿水青山”难变现
开拓多元高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利用生态文化优势拓展生态旅游。坚持把“绿色资源”变成“绿色经济”,推动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人文场景、生活场景渗透叠加,编制《川西林盘生态价值转化指引》,都江堰积极探索水生态优势转化路径,蒲江培育以“林盘+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新业态,“夜游锦江”入选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入选“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大邑县探索川西林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典型案例,邛崃市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

围绕建设“天府森林四库”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成功入选省“碳汇+国家储备林”试点,近三年市本级共投入林业产业扶持资金1.8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40个,培育省级林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家,创建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林业园区2个,林下经济(含森林景观利用)产值近70亿元,年度实现林业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
做强生态品牌促进产品价值增值。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农博会,培育特色鲜明的“天府源”区域公用品牌,推动87家企业、产品进入成都市农业品牌目录,新都大蒜、金堂川明参、郫都生菜、邛崃黑茶等10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3个,有机、绿色和地标认证农产品共996个,实现销售1000余万元。
聚焦“绿水青山”难转化
健全科学务实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制度
完善顶层制度体系。印发出台《成都市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明确“系统推进、政策协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强化激励、硬化约束”的补偿原则,进一步完善分类补偿、综合补偿和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制度。

推进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激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固体废物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办法,近四年市本级投入林业产业扶持资金1.8亿元。
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探索与周边生态保护区域、上下游地区共保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岷沱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与自贡市等9市(州)签订沱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进成阿工业园区、成甘工业园区等飞地园区建设,挖掘两地资源和政策优势功能价值,实现生态受益区和环境保护区的互利共赢。
聚焦“绿水青山”难交易
完善协同有力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
创新打造“碳惠天府”特色品牌。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已累计推出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147个,“碳惠天府”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30万,审核登记碳减排量约67.4万吨,超50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转化(如环城生态公园成交价格43元/吨)。

有力推动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设立。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平台已正式上线,融合生态产品交易、机制试点示范展示、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集合“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对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挂牌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7宗,已成交项目1宗,成交金额11.63万元。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2024年在中国水权交易平台完成33单水权交易。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投运天府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出台气候投融资支持项目目录及认定规范,四川天府新区落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基金8支。设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天府碳中和专项基金,吸纳首批9家单位成员,支持碳汇资源普查、计量监测和规划,推动碳汇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场景应用。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国开行、农发行等机构对邛崃市白沫江项目授信14.9亿元,崇州市落地四川首单“生猪+保险”期货产品、成都市首个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产品、以租代抵宅基地金融贷款产品。
下一步,成都市将立足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三中心一基地”定位,持续用力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开展实践探索,依托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打造西部地区生态产品交易服务高地,挖掘推广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带来更多“成都启示”、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