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规划,摸清底数,确定水污染整治方向
由于我市重点流域水污染成因复杂,污染源点多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治理难度大,因此必须统筹规划,摸清污染源底数,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开展重点流域“拉网式”排查,对辖区内流域水环境现状进行摸底,摸清各类污染源对重点流域污染的贡献值。2015年4 -5月,我们集中全市的监察和监测力量,重点对沱江流域沿线的81家工业企业、171户养殖场、38个乡镇以及40余条河流及支渠展开全面排查,列出污染源清单,并将流域分段进行连续跟踪监测。
(二)分析研判。根据排查结果和监测数据,召集局相关科室(支队、站)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从污染源种类、排放量、流量、超标倍数变化、影响大小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综合研判得出:沱江流域德阳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来源主要为:一是流域沿线生活污水,特别是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流域;二是工业园区,尤其是涉及磷化工行业的工业园区(集中区)废水集中排放;三是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四是一批对流域影响大,污染贡献高,非单一污染的黑臭小河、沟渠。据此,对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确定方向。依据排查和研判结果,我们确定了以削减沱江流域氨氮、总磷水污染物为目标的重点整治方向。2015年,沱江流域德阳控制单元共确定整治项目202个,其中关停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22个,工业整治项目30个,畜禽养殖项目95个,小流域黑臭水体整治项目15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40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项目177个。监测数据表明,在全市集中开展的流域综合整治下,我市从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连续9个月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二、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面开展综合整治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德阳工作方案》和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我市采取加快城镇(乡)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集中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分年度连片整治、小流域黑臭水体集中整治等综合措施,按年度设定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逐年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全面推进城镇(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为创新水污染防治思路,2015年,我们经过对全市城镇(乡)污水处理情况的调查统计,2016年3月,德阳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德阳市城镇(乡)污水处理PPP项目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一是明确了原则,即以各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采取整体“打包”PPP项目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托管运营两种方式开展合作,重点推进城市、工业园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在三年之内德阳市污水处理基本做到全覆盖的总体目标。二是明确了责任:确定了2016年、2017年具体工作目标及各地政府、部门工作职责。三是明确了内容:包括对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提标改造工程、9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90个建制乡镇(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及运营,并要求完成配套管网和污泥处置的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即将出台的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要求完善相应处理工艺,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四是明确了范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除市本级(含德阳经开区)和旌阳区合并开展此项工作外,其余均以各县(市)为单位,按项目属地进行实施。截止目前,市本级和旌阳区已完成一期项目的筛选、包装工作,正进行前期的资产评估、可研、环评和物有所值、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等各项工作;绵竹市、中江县、什邡市已完成与第三方合作公司协议的签订,其余县(市)也正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二)开展小流域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积极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一是2015年通过全市流域的大面积摸排,首次将污染严重的15条水质超过Ⅴ类,直接汇入主要河道的黑臭小河或沟渠治理纳入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二是积极推行第三方治理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采用控制源头、常态处理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标本兼治”创新思路,全面展开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控制住当前比较普遍的黑臭现象,重点解决近阶段流域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超标问题。
(三)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整治,改点源污染治理为区域污染防治。一是抓工业园区重点排水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开展园区企业废水处理设施集中整治。2014年以来,我市共关停淘汰治理无望、排水量大的造纸、化工等落后小企业和生产线27家,对废水涉磷排放量大(包括涉含磷阻垢剂)的化工、白酒等43家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达标整治。二是对涉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整治,重点对绵竹新市、什邡双盛磷化工集中区,开展以整个工业园区为基础的“水、气、渣”污染综合治理和园区道路、排污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改造等综合污染防治,并对企业生产过程、原辅材料、产品运输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改点源污染治理为区域污染防治,减少园区污染物排放量,提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水平。
(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分年度连片整治,改善畜禽养殖污染现状。一是以广汉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龙头,在全市范围内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认真开展辖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排查,列出清单。二是划定关闭、治理区域和关闭、治理对象,按常年生猪存栏50头,肉牛、奶牛常年存栏10头,鸡、鸭、鹅常年存栏500羽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予以关闭;按常年生猪存栏300头,肉牛、奶牛常年存栏60头,鸡、鸭、鹅常年存栏10000羽以上规模的养殖场予以治理,并提出关闭、治理标准。三是分3年,按不同区域,每年完成不低于全部养殖场(小区)30%的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四是实行关闭、治理由业主自行实施方式,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一定资金补助,补助资金在沱江流域和市财政在专项资金中安排。按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关闭工作的养殖场(小区)给予补偿资金总额10%的奖励;对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关闭工作的养殖场(小区)给予补偿资金总额5%的奖励;对在 2016年完成关闭的养殖场(小区)不予奖励;按不超过治理项目工程总投资40%的标准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进行补助,每户养殖场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方式予以奖励。截止目前,全市共关闭畜禽养殖场(小区)271家,完成治理87家,三年内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三、严格准入,控制源头,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
近年来,我市对磷化工产业发展及工业园区布局提出了“本着符合环境容量、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
(一)严格限制磷化工生产规模。一是严格控制磷石膏产出,降低磷石膏对环境的影响,做到产销平衡、排用平衡。二是根据环境容量、市场需求以及磷石膏消耗量来合理控制产业规模;同时科学合理整合磷矿石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切实提高磷矿石的综合利用率和企业的生产能力。三是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对环境影响小的精细磷化工产业。
(二)严格工业园区环境准入。一是调整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高耗水、高排水项目作为园区的禁止类或限制类条件,提高入园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准入门槛。二是做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衔接,把废水中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三是严格审批新增涉水排放项目,把好环评审批准入关口。四是提前介入,主动与发改、经信、投促等职能部门配合,对可能新增的严重污染和废水排放量大的重点项目,及时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建议,避免新增高耗水、高排放项目落地。五是推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偿使用制度。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德阳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及重金属排放量总量指标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在全省推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广汉市天成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40万吨/年不锈钢深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有偿调剂。通过推动排污权跨区域有偿使用的试点工作,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作用,以经济手段极大地调动企业污染减排、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责任,加强保障,落实措施见效成果
(一)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权重比已占整个考核内容的23%。
(二)严格执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为理清上下游污染责任,2012年以来,我市定期监测通报河流断面水质状况,全面执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制度实施以来的4年间,全市累计扣缴总金额已达1813.97万元(其中2012年361.8万元、2013年370.7万元、2014年471万元、2015年610.47万元)。
(三)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资金保障。结合沱江流域专项整治和借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工作,做好水污染整治项目的落实和储备,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014、2015两年,我市共在沱江流域专项资金中补助水污染整治项目66个,资金7135万元;在节能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减量化专项资金中补助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项目20个,资金10447万元。
(四)加大流域污染治理的督察督办和年度考核力度,对各地、各部门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确保流域污染整治见成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