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全省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而行,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四川生态环境特推出“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专栏,聚焦各地创新实践,展现绿色蜀地新貌。今天,一起来看泸州~
近年来,泸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无废酒城”为目标,扎实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让千年酒香与“无废城市”交融共生,在长江上游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泸州答卷。
高标准建设“无废酒城”
高位推动全面布局。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立指标、任务、项目、责任“四张清单”,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推进会议,有序推进47项建设指标、80项具体任务和26个重点项目。
高效推进全域建设。持续推动工业绿色转型,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不断加快,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农膜回收率达88%。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95%以上,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5%;危废利用处置能力达17万吨/年,总体满足全市利用处置需求。
高质推行全景打造。印发“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建立“无废工厂”“无废矿山”“无废港口”等17个场景建设实施细则,累计建设各类“无废细胞”158个,充分发挥“无废细胞”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形成全民共建良好氛围。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无废工厂”建设
多领域打造“无废样板”
创新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直运”模式。创新打造垃圾清运“公交直运”模式,利用“智慧环卫”平台统一调度指挥生活垃圾“公交直运”对接点位、车辆运行轨迹、到站时间等,极大提高清运效率,垃圾停留时间从12小时下降到10分钟,有效解决噪声和臭味扰民问题。主城区已开通生活垃圾“公交直运”线路11条,成功打造江南新区、大驿坝片区等4个直运示范片区,增设直运点位106个,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泸州市“公交化”生活垃圾直运模式
打造“无废港口”绿色低碳航运。2024年以来,全市供船舶使用岸电累计超4000艘次,接电时间超17万小时,累计使用岸电超25万千瓦时,靠港2小时以上的船舶岸电使用率达100%,实现靠港船舶“零排放、零噪音”的绿色转型。率先引入新能源无人集卡车、智能雨水收集系统等创新技术,打造出集“无人化装卸、低碳化运营、智能化调度”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码头。

△泸州市“无废港口”
推进酒糟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酒业。以科技赋能、变废为宝,让每一粒酒糟焕发新的价值,助力循环酒业发展。泸州市古蔺路德生物公司投资1.4亿元建成全省首个酒糟微生物固态发酵项目,将酿酒酒糟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饲料,2024年处理酒糟12万吨、生产发酵饲料5.6万吨。泸州老窖创新采用热能利用技术,投资7100万元建设10万吨酒糟热解项目,将酒糟转化为热解气和生物炭,热解气用于集中供汽,满足酿酒生产需求,生物炭则回归高粱种植基地,形成“高粱—酿酒—酒糟利用—有机肥还田”的绿色循环模式。
全方位厚植“无废文化”
倡导“无废”理念。发布泸州市“无废城市”宣传口号,制作发布“无废城市”科普视频,常态化开展“酒城蒲公英”“小手拉大手,分类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组织环保设施和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绿芽”公益研学等活动30余场次,广泛传播“无废”知识。
引领“无废”风尚。持续优化“绿芽积分”碳普惠平台,上线“绿芽随手拍”“垃圾分类”新场景,“绿芽积分”注册使用人数超41万,获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深化跨区域碳普惠协作,与哈尔滨市、合肥市、日照市碳普惠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跨区域碳普惠合作新样板。
△全国首款“无废城市”主题桌游“玩”进泸州校园
拓展“无废”实践。举办“蓝芽领跑携手分类”迷你马拉松赛,线上收看276万人次。发布全国首款“无废城市”主题桌游“无废泸州大作战”并组织校园体验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无废”进万家。
附件下载: